貨倉骨灰龕位場再闖關 海陸分流拜祭人潮
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嘉里柴灣貨倉 改建骨灰場計畫,稍後將提交優化方案再向城規會闖關,據了解嘉里擬縮減龕位數目,又提供穿梭巴士和接駁船分流拜祭人流,並透過上網或電話預約到訪時間,以 控制人流,減低區內交通壓力,預計每小時高峰人流約一萬人。為改變骨灰場的形象,嘉里將引入酒店式設計和管理,又讓東區居民優先認購,並預留部分龕位以較 低價錢售予經濟困難人士,冀換取外界支持。

  嘉里物流今年二月向城規會提出申請,將柴灣嘉里貨倉,由「工業」用途改劃為「其他指定用途(骨灰安置所)」,擬斥資二十億元改建成骨灰龕場,命 名為「港島紀念中心」。貨倉佔地四千九百平方米,總樓面面積五萬三千平方米,原計畫提供十二萬個龕位,但遭地區人士反對,運輸署亦表示關注,嘉里向城規會 兩度押後計畫,上周撤回規劃申請,短期內再向城規會闖關。

做開物流貨運的嘉里沾手骨灰龕生意,嘉里首席財務主管鄭志偉解釋,嘉里柴灣貨倉早年是危險品倉庫,近年只存放銀行及法律文件,使用率不錯,但由於樓底較矮,考慮改變用途時,以骨灰龕場較為適合。

外界擔心柴灣已有歌連臣角墳場,嘉里再建骨灰場會加重交通擠塞。鄭志偉說,嘉里會從多方面入手,首先縮減骨灰龕位數量,仍未有定案。他指交通顧 問曾在清明節等掃墓日子,在沙田寶福山和柴灣歌連臣角墳場點算人流和車流,評估後按照運輸署認可計算方法,假設嘉里興建十萬個骨灰位,每小時高峰期約有一 萬人到訪。

他指嘉里會有交通分流措施,設有兩條穿梭巴士線路,由鰂魚涌和杏花邨接載訪客直達港島紀念中心,繁忙時間每五分鐘一班,路綫與前往歌連臣角相 反,認為不會加重交通壓力,項目顧問張量童預計六成人會坐穿梭巴士。另外,嘉里貨倉在毗鄰貨物裝卸區有海權,擬設浮躉碼頭,安排接駁船在中環公眾碼頭直達 該處上落客,每十五分鐘一班,每船容納三、四百人。

為控制人流,鄭志偉說,到訪拜祭採用三重認證制度,事前要上網或致電登記到訪日期和時段,每時段都設有上限,春秋二祭會限制訪客數目,「就算所有人同一時間來都無問題,但分流可減少壓力和較舒適。」

港島紀念中心有玻璃幕牆,外觀與普通商廈無異,大堂似圖書館設計,又效法台灣引入先進酒店式管理,要在大堂登記,換取智能卡拍卡入閘和進入所屬樓層及房間,加強保安。

至於骨灰位售價,鄭志偉說,有葵涌工廈申請改建骨灰場獲批,至今仍未補地價,嘉里無法參考,所以日後售價視乎骨灰位數量和補地價因素,希望做到 「一般人都可負擔得起」。嘉里將從銷售收入撥一成作為管理基金,料可運作八十年;另撥一成做慈善用途,夥拍非牟利機構推廣生死教育。為爭取支持,東區居民 可有優先認購權,另預留部分龕位以較低價錢售予經濟困難人士。

十一月區議會選舉或為有關項目增添變數,嘉里坦言不想再拖。反對計畫的東區區議員兼工聯會議員郭偉強指,讓步機會極微,要再與居民商討,「我們提議發展東區海濱,當局要解釋點解要優先俾私人企業搞骨灰場,而不是從公眾使用海濱出發。」

  現時政府仍未完成立法和發牌,有指如今工廈改建骨灰場對消費者無保 障。鄭志偉指,相信落成時已有相關法例規管。食衞局發言人指,條例生效前,雖然政府未有法律基礎去針對私營骨灰場採取執法行動,但私營骨灰場仍須符合現有 規定。個別私營骨灰場能否獲發牌照尚屬未知之數,就算獲發牌也未能預知牌照規定的存放骨灰上限,消費者要留意合約和結業賠償權益,必要時尋求法律意見。

轉自:https://hk.news.yahoo.com/%E8%B2%A8%E5%80%89%E9%BE%95%E5%A0%B4%E5%86%8D%E9%97%96%E9%97%9C-%E6%B5%B7%E9%99%B8%E5%88%86%E6%B5%81%E6%8B%9C%E7%A5%AD%E4%BA%BA%E6%BD%AE-215517356.html

(230)

Author: 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