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葬樹葬死得有創意
來源 : 香港文匯報
第六屆亞洲殯儀及墓園博覽暨會議,有近2,000名國際世界級的展商和賣家出席。在會場中有來自10個國家的講者,分享綠色墓園、環保、新發展方向等專題。當中殯儀業的多數都認為他們即將面對的最大挑戰,不但是如何創新和持續發展,更因行業背景的關係,引致人才不足。
中國人慎終追遠,對於死者的最後一程不但尊重,有時「死」這個字更可能是一個禁忌。但隨著市場的進步和業界需要走向持續發展的方向,馬來西亞富貴集團執行董事長鄺耀豐指出,近年在市場上有關花葬和樹葬等的服務已經開始興起。
澳洲樹葬每月3000棵樹
在殯儀行業看得較亞洲人為開放的歐美市場方面,澳洲殯儀總監協會會長Darren Eddy也表示,在澳洲樹葬已經被市場認可,每個月大概會種3,000棵樹左右。
惟鄺耀豐認為在傳統的華人社會中,要興起可能並不容易。他指出,在馬來西亞,由於土地價格上升,不 少客戶都會選擇火葬,但其實火葬亦非不環保,因為業界已經不會再用純木的棺木,所用的火葬棺木含木成份其實不多。另外他續指,科技未來亦將影響殯儀業界, 更多網上購物或有關的服務已經推出。
電單車運棺木放氣球
有別於一般人對殯儀業嚴肅的觀感,海外的殯儀業就推出了不少創意元素。Darren Eddy在會議上指出,在澳洲奔喪的地點已經不一定是傳統靈堂,可以是在戶外,用專用電單車運送棺木,然後放氣球。就如中國人所說的「笑喪」,在一個較歡 愉的氣氛和環境下,歡送至親的最後一程。
另外在環保方面,也會推出環保棺木和D.I.Y骨灰龕。雖然鄺耀豐認為,在華人的社會,外國的創意 可能難以接受。但他們亦已經開始推動「及早規劃喪禮」,讓親人可以按自己最想的意願和宗教儀式,來走過他的最後一程。「雖然香港的市場求過於供,但我覺得 市場是需要這樣的東西。」
■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明曄
轉自 : http://paper.wenweipo.com/2013/05/17/QB1305170001.htm
(704)